问题 综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9日02时54分在秘鲁附近海域(南纬14.5°,西经76°)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0公里。

材料二:秘鲁附近海域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1)地震震源位于   层以上的岩石圈。秘鲁位于   地带,属地震多发国家。(2分)

(2)秘鲁沿岸的自然带主要为   ,其分布特点有   。这种分布特点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5分)

(3)每隔2-7年,秘鲁沿岸都会发生   现象,该现象发生时东南太平洋海区水温   ,沿岸荒漠地区出现     灾害。该现象不仅给秘鲁带来灾害,而且还会殃及世界其他地区,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特征。(4分)

答案

(1)软流  两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环太平洋地震带)(2分)

(2)热带荒漠带(1分)南北延伸(向低纬沿伸)、狭长分布(1分)非地带性(1分)洋流;地形(2分)

(3)厄尔尼诺   升高   洪涝    整体性(4分)

题目分析:第(1)问,考查岩石圈的概念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及运动方向,由岩石圈的概念“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可以得出答案。

第(2)问考查南美洲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特点和成因。受秘鲁寒流和安第斯山脉的影响,秘鲁沿岸形成世界上最接近赤道的南北狭长分布的热带沙漠气候,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第(3)问考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受其影响,太平洋沿岸的降水出现反常现象,即太平洋东岸降水异常增多而西岸降水异常减少。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理课本中几个基本的概念和现象,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在于:

1、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典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

3、培养根据地理现象分析成因的能力。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