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地层中有丰富煤、天然气资源,则该地层往往

A.含有化石

B.有气孔和流纹构造

C.因高温、高压岩石结构、成分改变

D.岩浆上升冷凝而成小题2:乙处

A.位于大陆架上

B.位于大洋海岭处

C.地质上为断裂构造

D.地壳较厚小题3:关于该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壳活动频繁

B.多地震,并易产生海啸

C.板块生长边界,海沟多

D.岩层中常见火成岩小题4:丙岛

A.因板块挤压,大洋板块抬升而成

B.与周边联系少,岛上动、植物具有古老性、特有性特征

C.位于大洋中部,附近缺乏天然避风港湾

D.面积小,地势陡峭,淡水资源贫乏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D

题目分析:

小题1:地层中有丰富煤、天然气资源,说明该地层为沉积岩层,所以可能含有化石,A选项正确;有气孔和流纹构造的为岩浆岩,B选项错误;因高温、高压岩石结构、成分改变性变质岩,C选项错误;岩浆上升冷凝而成形成岩浆岩,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图示乙地水深约为2000米,所以不是大陆架地区,A选项错误;乙地区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大洋海岭位于生长边界附近,B选项错误;根据图示乙地岩层断裂,为断裂构造,C选项正确;乙处为大洋地壳,所以地壳较薄,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根据图中琉球群岛判断该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多海沟、岛弧,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容易引发海啸,岩层中常见火成岩。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4:丙处是因为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大陆板块被抬升形成的岛弧,岛上的动、植物种类较新,岛弧位于大陆边缘,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岛屿面积小,地势陡峭,淡水资源贫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填空题
问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浩瀚太空,再次书写中国航天新传奇: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实现第一次交会对接,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美国、俄罗斯进行首次交会对接试验40多年之后,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早在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就确定了“发射载人飞船一发射空间实验室一建立永久性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作为与载人天地往返、出舱活动并称的三大基本技术,交会对接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关键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神舟七号取得了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技术突破,拉开了“空间实验室阶段”的序幕。此次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为我国今后建造载人空间站、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探索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2


从197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21世纪的栽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测工程,中国航天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证明了人类“探知未来”的能力。更成为了人类实现梦想的“载体”。中国航天将来要走向太阳系的任何一个星球,为科学家提供探测平台,成为“科学家的眼睛和手”。而月球则是人类探索未知的“第一个选择”。
通过探月工程项目,人类还可以探索如何在地球之外建立永久性研究站,在地球以外空间发展产品和工业,建立能够自给自足的“外星家园”。
月球潜在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储备,被称为“人类未来能源的仓库”。这一因素也成为一些国家重返月球最主要的动力。
——摘编自《嘹望》周刊

结合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如何认识“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证明了人类‘探知未来’的能力,更成为了人类实现梦想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