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口岸,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引自苑书义《中国近代史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材料三:义和团各团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引自《庚子纪事》
材料四: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引自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材料五: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引自《瓦德西拳乱笔记》
(1)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四反映义和团对待洋人的态度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义和团的什么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五中“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指的是什么?说明义和团的作用是什么?既然“瓜分一事,实为下策”,那么此后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上策”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奉行卖国政策,人民不堪忍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2)“灭洋”。
(3)“保清”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带有笼统排外的色彩。
(4)①“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指当时义和团不畏强暴的英勇斗争精神。②作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③“上策”是“以华治华”,即扶植在华的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