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编列的2008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 076亿元增加到1 562亿元,增长4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9.4%提高到11.83%。
------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增长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8%提高到6.3%。
------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2 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增长24.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20.12%提高到20.91%。
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
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同时,要把改善民生置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设问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我们要从这个原理层次来展开,首先,这个原理分三个层次,先总说,再分层概括。注意结合材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