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从春秋战国的吴越文化到唐宋的文人荟萃,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一个“文化湖州”。最近,该地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形式多样和卓有成效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改传统的“送文化”一元主体线性结构(见图3)为“文化走廊”(以五访形式在不同区域间开展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多元主体网状结构(见图4),开创了文化活力竞相迸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崭新局面。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走亲”活动对于文化建设的启示。(8分)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市场空前繁荣。在收藏市场上紫砂壶受到藏家的热捧,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造假现象,生产经营仿冒艺术大师作品的公司从中获利丰厚。当记者询问被侵权艺术家为什么不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时,得到的回答是:如果打官司,结果只会是赢了官司输了钱,得不偿失。
(2)请你评价材料中公司或艺术家的行为。(6分)
(14分)
(1)(8分)①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②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要创新文化交流形式,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2)(6分)
答案示例一 公司的行为是违法的,侵犯了消费者和艺术家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应依法严惩;违背了商业道德,应受到谴责。
答案示例二 艺术家的行为是消极的,从客观上看是由于目前我国 * * 成本高,其行为是无奈之举;从主观上看,其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缺乏主动性。艺术家应勇于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题目分析:(1)该题以湖州地区“文化走亲”形式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如何搞好文化建设的理解。“文化走亲”是文化传播、交流方式的创新,以互访的形式在不同区域间开展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主体的作用,注重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2)该题以文化市场中的造假售假行为为材料,学生要根据问题的要求,选择公司或艺术家中的一方为对象,根据其行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公司造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违背商业道德;艺术家对侵权行为消极对待,不能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说明他们的 * * 意识和法制意识有待提高,缺乏长远眼光,不利于文化市场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