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结合情景回答问题。

情景一:同学们鸦雀无声地抄笔记,突然,一个同学喊道:“老师,你写错字了!”原来是由于老师偶尔笔误,把“贫困”写成了“贪困”。这一喊教室里的宁静被打破了。

情景二:当数学老师让同学们做练习并进行巡视时,一位同学举手,请老师看自己的演算,并商议地说:“老师,我的算法和你的不一样,您给我讲讲好吗?”老师仔细地研究了他的演算,当即在黑板上纠正了自己的错处,当场感谢和表扬了这位同学的指正和他积极钻研的精神。

(1)请你分别对情景一中的同学和情景二中的同学的行为加以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赞同哪个同学的做法?请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情景一学生的做法是错误的,情景二学生的做法是正确的。

(2)我赞同情景二学生的做法,原谅老师的错误。因为作为普通人,老师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老师希望你原谅他的错误,正如你希望他原谅你的错误一样。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是对他的尊重。所谓恰当的方式,就是要考虑到犯错误者的情感——不伤害老师。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中“第二次失败”,指什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强”运动指什么?这次运动在经济方面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活动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中“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近现代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也是起伏不定,可以简单概括为两次被利用、两次受到冲击。试简要分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否同意作者“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