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如图1所示,真空室中电极K发出的电子(初速不计)经过U0=1000V的加速电场后,由小孔S沿两水平金属板A、B间的中心线射入.A、B板长l=0.20m,相距d=0.020m,加在A、B两板间的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u-t图线如图2所示.设A、B间的电场可看作是均匀的,且两板外无电场.在每个电子通过电场区域的极短时间内,电场可视作恒定的.两板右侧放一记录圆筒,筒在左侧边缘与极板右端距离b=0.15m,筒绕其竖直轴匀速转动,周期T=0.20s,筒的周长s=0.20m,筒能接收到通过A、B板的全部电子.

(1)以t=0时(见图2,此时u=0)电子打到圆筒记录纸上的点作为xy坐标系的原点,并取y轴竖直向上.试计算电子打到记录纸上的最高点的y坐标和x坐标.(不计重力作用)

(2)在给出的坐标纸(图3)上定量地画出电子打到记录纸上的点形成的图线.

答案

(1)计算电子打到记录纸上的最高点的坐标设v0为电子沿A、B板的中心线射入

电场时的初速度,则

1
2
mv02=eU0

电子在中心线方向的运动为匀速运动,设电子穿过A、B板的时间为t0,则

l=v0t0

电子在垂直A、B板方向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于恰能穿过A、B板的电子,在它通过时加在两板间的电压uc应满足

1
2
d=
1
2
euc
md
t02

联立①、②、③式解得

uc=

2d2
l2
U0=20V

此电子从A、B板射出时沿y方向的分速度为vy=

euc
md
t0

此后,此电子作匀速直线运动,它打在记录纸上的点最高,设纵坐标为y,由图(1)可得

y-
d
2
b
=
vy
v0

由以上各式解得y=

bd
l
+
d
2
=
0.15×0.02
0.2
+
0.02
2
m=0.025m=2.5cm⑥

从题给的u-t图线可知,加于两板电压u的周期T0=0.10秒,u的最大值um=100伏,因为uC<um,在一个周期T0内,只有开始的一段时间间隔△t内有电子通过A、B板

△t=

uc
um
T0

因为电子打在记录纸上的最高点不止一个,根据题中关于坐标原点与起始记录时刻的规定,第一个最高点的x坐标为

x1=

△t
T
s=2cm⑧

第二个最高点的x坐标为

x2=

△t+T0
T
s=12cm⑨

第三个最高点的x坐标为

x3=

△t+2T0
T
s=22cm

由于记录筒的周长为20厘米,所以第三个最高点已与第一个最高点重合,即电子打到记录纸上的最高点只有两个,它们的x坐标分别由⑧和⑨表示

(2)电子打到记录纸上所形成的图线,如图(2)所示.

答:(1)电子打到记录纸上的最高点的y坐标为2.5cm,x坐标为2cm或12cm.

(2)如图所示.

阅读理解与欣赏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 * * 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 * 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①历召:召请。②学官:学校。③不殊:没死。④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
D、门卒当车,有所言——愿:希望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问以谣俗、民疾苦 /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
B、子,太守不自知过 / 斯人,吾谁与归
C、高酒具食,亲与对 / 不久当归还,还必迎娶
D、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 不如而厚遇之,使归赵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 ]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 * * 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