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2005年3月28日23时9分(东7区区时),印度尼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不久又相继在该岛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和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发生强烈余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据此回答1—3题。

1、该8.7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5区)为[ ]

A.29日10时9分

B.27日11时9分

C.27日12时9分

D.28日11时9分

2、该岛附近作为板块边界的海沟的走向为[ ]

A.东西向

B.东北——西南向

C.南北向

D.西北——东南向

3、该海沟两侧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答案

1、D

2、D

3、C

问答题

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玻璃罩内充满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如图A所示,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小组同学用注射器从a处抽取气体,测定玻璃罩内气体的成分及其含量.

【查阅资料】

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氧气.

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相似,其水溶液都能与

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且没有气体物质生成.

【实验一】检验玻璃罩内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抽取适量气体,注入______中______玻璃罩内含有二氧化碳
【实验二】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玻璃罩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方法1:用如图B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前要对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小明设计了一种方法,请你帮助他完成:打开止水夹,把导管末端浸没在水中,

______,若导管内水柱上升且一段时间不下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将抽取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150 mL的集气瓶中,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

(3)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液体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125 ml.

方法2:用如下图C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抽取150 ml的气体,缓缓地从b处通入装置中;

(2)实验结束后,c处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集气瓶中排出液体的体积约为75 ml,该方法所测得氧气约占气体总体积的______%.

【实验反思】通过对比,该小组同学发现,两种方法所得实验结果差距较大,其中实验结果更准确的是______(填写“方法1”或“方法2”),另一实验方法中不合理的实验操作是______(友情提示:请注明是哪种方法).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