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四时捺钵,四等人制,五等版籍

答案

参考答案:四时捺钵:是辽朝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每年春夏秋冬四季,辽朝皇帝都要到各地进行巡视和从事渔猎活动。所谓“捺钵”就是辽朝皇帝在渔猎之地所设的行帐(行官)。皇帝出猎时,朝中官员随行,皇帝在捺钵中与北、南面大臣会议国事。捺钵成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辽统治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四等人制:元朝建立后,为了保持自己的特权地位和维护蒙古人对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根据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指蒙古各部落。第二等,色目人,包括中亚、西夏、回回等。第三等,汉人,指金朝统治区内的汉、契丹、女真等。第四等,南人,指南宋统治区汉人和西南各族。四等人在政治、法律、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享有不同的权利。四等人制是元朝统治者利用民族矛盾及制造等级差别来达到统治全国的目的。
“五等版籍”:是宋代的户籍,规定每逢闰年修造一次。宋代户籍分主户(也叫“税户”)和客户。主户是指占有田地、承担赋役的人家。按照他们财产(主要是田地)的多少,分为五等。一、二等户田地产业多,称为上户;四、五等户田地产业少,称为下户或贫下户;处于中间的三等户,称为中户。客户是指没有田地产业的人家,主要是佃户(或称“佃客”、“地客”),他们租种地主的田地,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宋代赋役制度以五等版籍制度为基础。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