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均引自沈光明《近代留学与中国近代化》一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曾经希图“借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趋于文明富强之境”,造就一大批像他那样懂得西方政治学说、掌握西方科学技术、通晓西方文明的人来改造中国。他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于1855年回到祖国。他先后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企图结识清政府上层权贵,以游说其“教育计划”。1860年,他访问太平天国天京,希望通过太平天国实施其“教育计划”……结果一一碰壁。

(1)结合19世纪60年代前的历史背景,分析容闳的“教育计划”碰壁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863年,容闳被曾国藩邀请办洋务,派去美国购买机器,筹建江南制造总局,搏得曾国藩的信任。他于1868年大胆拿出他的“教育计划”,说服曾国藩,建议派遣留学生。1870年冬,清廷批准了曾国藩、李鸿章请求在沪闽粤等地选考幼童、派遣留学美国的奏折。1872年8月11日,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坐船跨越太平洋,开始了15年的留学生涯。由于顽固势力竭尽诬陷攻击之能事,昏庸腐朽的清政府偏听了陈、吴等人的诽谤,不顾客闳和留学生的强烈反对,不听美国友人的忠告,于1881年下令将留学生分三批撤回。首次官派留学计划就这样破产了。

  材料三 第一批留美幼童尚在异国,清王朝在1877年又派出第二批海军留学生近百人分赴欧洲各国学习。这批学子中的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黄建勋等人在回国后成为北洋海军将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的知识,分析清政府批准官派留学生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清朝前两次留学活动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清政府没有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先进,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太平天国是农民 * * ,加之战争形势严峻等原因,不可能支持他的“教育计划”。

(2)一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上奏,二是洋务运动的开展迫切需要大量人才。

(3)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及科学技术,没有从根本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要留学美英等欧美国家;由政府组织实施;中止首次留学活动,体现了清政府的腐朽性。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