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男性,60岁。因"突发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进行性加重;无明显咳嗽、咳痰、咯血,无发热、胸痛等不适。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史,不规则用药。入院查体:急性病容,大汗淋漓,烦躁,不能对答,不能平卧,呼吸35/分钟,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120/分钟,律齐,未及杂音,SpO285%,血压150/85mmHg。腹部检查(-),双下肢无水肿。

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时应注意()(提示:治疗1小时后,患者症状无改善,出现意识模糊,复查血气分析提示呼吸性酸中毒加重,给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

A.不使用外源性PEEP

B.潮气量设定在700ml(患者为50kg)

C.早期镇静药物的使用,减轻人机对抗

D.可采用定容控制模式(V-CMV)进行机械通气

E.延长呼气时间

F.可以使用肌松药

答案

参考答案:C, E

问答题

五、公文写作题(根据以下素材和要求,拟写一份公文。)
(一)素材
材料一
2009年公安部在《关于严格依法办理侮辱诽谤案件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近年来,少数地方公安机关在办理侮辱、诽谤案件过程中,不能严格、准确依法办案,引起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和执法公信力。”“群众从不同角度提出批评、建议,是行使民主权利的表现。如果把群众的批评、牢骚以及一些偏激言论看作侮辱、诽谤,使用刑罚或治安处罚的方式解决,不仅于法无据,而且可能激化矛盾。”
材料二
2010年3月5日,温 * * * *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材料三
不久前,某县公民陈某在网上连续发帖,质疑当地政府与“ * * 商”勾结,斥巨资搞形象工程,并向中纪委举报。县警方以陈某“侮辱诽谤他人”为由对其作出行政扣留8日的决定。
2010年8月9日,市公安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出通告,称“经复核,撤销对陈某的拘留决定,责令县警方向陈某赔礼道歉并给予国家赔偿,同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假如你是一名行政执法人员,将去参加当地媒体就陈某事件举行的专题座谈会,请你结合上述公安部的通知内容和温 * * 的报告精神,写一个发言稿,谈谈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与感想。
(二)要求
1.自拟题目,篇幅不少于600字。
2.符合发言稿写作要求,发言稿中的署名一律用“×××”代替,不得出现考生的真名或化名,否则成绩作废。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