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低变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桌上有薄玻璃板、厚玻璃板、平面镜;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白纸;刻度尺;铅笔.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

(2)把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B的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这里利用了______法.判断平面镜成像的虚实,你的做法是______.

(3)如图是张老师收集到的四个小组的某次实验记录,正确的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方用厚玻璃板观察点燃的蜡烛A的像,发现蜡烛A通过厚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比较暗,较远的像是蜡烛发出的光经过玻璃板______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

答案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用一个相同的蜡烛来代替蜡烛的像,这是利用的等效替代法;

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所以可以将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看白纸上是否有烛焰的像;

(3)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大小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垂直,所以ABD错误,C正确;

(4)反射是光线到达玻璃板后有一部分被反射到你的眼睛,这是较近的玻璃板所成的像,该像距离玻璃板较近;

还有一部分光线,折射进入玻璃板内,其中一部分通过另一个面折射,进入空气,还有一部分被另一个面反射后又通过玻璃板折射进入人的眼睛,此时便看到了离观察者较远的像,所以此像离观察者较远,且亮度较暗,经过了一次反射和两次折射.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等效替代;将一张白纸竖直放在像的位置,看白纸上是否有烛焰的像;(3)C;(4)C.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贾府的奴仆众多,他们的命运都掌握在主子的手里。不论男女奴仆,小有过错,就可以随时拉到角门上打板子,重一些的“撵出去”。把丫鬟“配小厮”或“交官媒发卖”,都算是“家有常刑”。很有地位的丫鬟金钏儿、司棋,一经受到“撵出去”的惩罚,结果就是自杀。

B、王夫人的丫鬟彩云因多病不堪驱使,王夫人“开恩”把她“放出去”,但出去之后,还逃不出来旺媳妇的手掌,为他儿子霸占成亲。而来旺的儿子却是一个赌博吃酒,无所不为的人。

C、傻大姐无名姓、无来历、无头脑,“体肥面阔,两只大脚”,在小说中却担任着拾得秀春囊的严重职务。如果没有秀春囊的发现,以后的抄检大观园,司棋、晴雯、芳官等被逐,宝钗搬回自己家去住,众姊妹联诗作乐之消散,王夫人对宝玉和黛玉关系之戒备,以及许多不幸与凋零的事象,似乎都缺少发展的开端。

D、迎春美丽善良,但天性懦弱,更乏才情,对周围的一切,不闻不问,木然处之,人称“二木头”。如小说七十三回,迎春的乳母因开设赌局获罪,当她的丫鬟司棋、秀橘和乳母儿媳为累金凤被盗一事激烈争执时,迎春却“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去看”,可见迎春的懦弱与木然。后来,累金凤的事还是经探春妥善处理,一场风波才得以平息。

E、贾珍是宁府的当家人,但他不仅伙同儿子淫乱无度,甚至为了自己快活,还教唆儿子出面设局,聚众赌博,把个宁府闹得乌烟瘴气。他不仅带坏了儿子,还带坏了侄子,带坏了亲戚,带坏了别人家的膏粱子弟。小说七十五回写道,在中秋之夜,悄然无人的贾府祠堂里忽然传出长叹之声,令人毛骨悚然。显然,那是宁荣二公之灵在深深叹息,为有贾珍这样的不肖子孙而绝望的悲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