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0年12月11日凌晨,联合国气候大会坎昆会议终于落下帷幕。会议进行的可谓举步维艰,美日两个国家在谈判桌上,公开表达了他们倒退的立场。但是整个谈判的进程,不能也不会被他们所操纵,谈判的主流仍然是努力取得突破。大会最终还是通过《坎昆协议》,对关键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作出认可。
材料二在13天漫长的坎昆气候大会会谈中,中国代表团展开的“魅力外交”引发不少西方媒体的关注,也获得一致的好评。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中国在碳排放方面绝对作出了真诚的努力,他对此报以“极大的尊敬”。绿色和平组织全球总干事库米·奈都也认为,中方在大会期间体现的积极姿态“令人鼓舞”,中国国内正在发生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更“令人兴奋”。中国代表团对公民社会的开放态度同样值得赞赏。
(1)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材料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能源、环境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三大问题。为了有效兼顾三者利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京都议定书》中首次提出排放权交易制度。在坎昆气候大会上,世界各国虽然未能就一些问题达成完全一致意见,但最终都走上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低碳经济之路。
(3)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虽然美日公开表达倒退立场,但是大会最终还是达成共识。所以既要做好准备走曲折的路,同时还要对未来充满信心。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我们在看到美日的倒退的同时更要看到谈判的主流仍然是努力取得突破。
(2)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美日倒退的立场是为了维护其本国的眼前利益,忽视他国利益的表现,违背了各国共同利益。②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会议的举步维艰说明各国还存在利益上的冲突,最终还是能达成共识,说明各国在气候问题上是存在共同利益的。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在碳排放方面作出了真诚的努力,表明中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3)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体系。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引导,加强监管,倡导绿色消费模式。③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④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实践低碳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