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During the summer of 2001, I started reading books

in English, mostly stories. I would learn a lot of new                        1._______

words from these books, but I had terribly problems                      2._______

memorizing them. I had to look up to the same word                     3._______

many times, for which was quite troublesome. I realized                 4._______

I do need a way to remember all this vocabulary. It was                   5._______

a great achievement for myself. I started writing down                   6._______

words from books that I read. I would come back from                  7._______

school, and then sit for an hour and two. I wrote down                  8._______

new words and added it to my collection. By the end                     9._______

of last year,my collection has grown to 3,000 words.                   10._______

答案

1. 此行无错。

2. 将terribly改为terrible。

3. 去掉to。

4. 将for去掉。

5. 将do改为did。

6. 将myself改为me。

7. 在books前加上the。

8. 将第二个and改为or。

9. 将it改为them。

10.             将has改为had。

1.此行无错。                       

2.此题考查形容词和副词用法。应将terribly改为terrible,使其修饰后面的名词problems。  

3.此题考查短语用法。look up表示“查阅(字典, 资料)”,look up to表示“尊敬,仰望”的意思,故应去掉to。

4.此题考查定语从句。将for去掉,使which指代I had to look up to the same word many times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                                           

5.此题考查时态用法。将do改为did,使其与主句动词的时间和形式一致。      

6.此题考查代词用法。将myself改为me,这里没有反身意义。 

7.此题考查冠词用法。在books前加上the,因为后面跟有定语从句,而使books有了特指意义。                 

8.此题考查连词用法。将第二个and改为表示或然意义的or。an hour or two一或两个小时。 

9.此题考查代词用法。将it改为them,使其代指前面的new words。                             

10.此题考查时态用法。By the end of last year所指的时间是过去的过去,故应将has改为had,以构成过去完成时态。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1)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3)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作出的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相呼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薪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触,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德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方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体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 * * ”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 * * 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对“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文化悲剧
B.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
C.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就是保持民族的独立,对此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感、紧迫感
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迷惑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