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语言综合运用。

李想同学一直以来理科成绩很优秀,语文成绩却有点差。上高中以后,他想改变自己语文学科成绩差的状况,于是决定竞选班里的语文课代表。请你为他拟写一篇简短的竞选词。

要求:(1)有感染力和说服力;(2)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3)运用设问句;(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5)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李想。我参加语文课代表的竞选,大家一定感到有些意外。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不理想,会不会太异想天开了呢?确实,我本来是不够资格参加竞选的,但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勇敢地走上台来。(设问)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给我一次挑战弱势学科、挑战自我的机会。

我是非常渴望学好语文的,但一直以来,总感觉它像那空中的云,缥缈得难以捉摸;又像那海边的沙,怎么也抓不住;更像那峰顶的雪莲花,想摘下却不知如何爬上去。(排比,比喻)现在,我终于下定决心,要跨越潮海,攀登高峰,去摘下语文这朵最美的学科之花。

就让语文课代表这一使命激励我,鞭策我,提升我吧!(排比)我的口号是:李想李想,追求理想!

题目分析:略

材料题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讲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是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国家”。

材料二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熔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这个缘故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                       ——许倬云《中国人为何2000年来一直自称汉人?》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国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信仰……自由。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来剖析和解释“国家 * * ”的?从这个角度看,西周、秦朝的 * * 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二是从什么角度来评价汉朝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是如何体现作者所强调的这一角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建构国家 * * 的?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推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古代到近代,维系国家 * * 的纽带呈现怎样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