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2年1月太平天国答英国海军照会:照会敬悉意,不胜诧异。须知贵国敬奉耶稣,我天朝崇奉上帝。贵我两国既以崇拜耶稣为宗教之本源,自当世代交好,犹如一家。……自当各守天数,权衡双方之缓急,而不可损人以利己。

—一伶俐《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材料二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

——《孙中山选集》上卷

材料三 吾国现势,非致力对外之时,故宜维持列国对我素持之主义,使之相承不变,而得专心一意于内政之整理。

——《宋教仁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对外愿望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相信列强“中立”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没有看到什么实质问题?

(4)材料三宋教仁主张的对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1)宗教信仰一致。(2)认为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 * * ,列强不会干涉。(3)两者都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没有看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4)维持列强在华现状,承认列强在华取得的特权。

(1)问抓住材料“贵我两国……为宗教之本源”一句理解回答。

(2)问抓住“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一句理解回答。(3)问的共同点应从对帝国主义态度方面回答。实质问题是指帝国主义的本质问题。(4)问的实质以“维持”“相承”字眼概括出承认列强在华特权。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