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回顾历史,儒家文化在汉代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地步,一路走来,吸收了佛教和中亚一些其他宗教的因素,构成一个庞大复杂的思想体系,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宋代出现的理学,订下了一套相当固定的规格,再加上儒家知识分子受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的影响以及皇权的庇护,彼此结合为互相依靠的共同体,儒家文化逐渐走向僵化。明代晚期,阳明之学兴起,要回到个人自己的心性,争回个人的自主权。但是,清代的考证之学,又将义理的探讨搁在一边,儒学最终失去了活力。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中华传统文化进入了新的复兴时期。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 。

材料三  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摧毁了皇帝制度,否定了君主立宪,初步建立起三权分立、国会、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等近代民主共和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模式和程序。但这些制度在当时的中国很快夭折。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比较、选择,最终在中 * * 党的领导下,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了无数先驱为之奋斗的中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8分)

(2)试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保障中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12分)

答案

(1)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形成了庞大复杂的思想体系,并对中国历史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塑造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2分)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2分)传统文化在早期的上升和后期的衰微以及在现代的复兴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分)

(2)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充分保障中国各族人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平等地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3分)

②我国实行中 * *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确保中国各族人民能够在中 * * 党的领导下,借助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协商。(3分)

③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赋予各少数民族人民以充分的民族自治权,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3分)

④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它能够保证城乡各族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的途径。(3分)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