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中国画讲究“留白”,文学作品同样如此。十九世纪的作家大多是上帝,似乎什么都知道,比如雨果;读者是信徒,只能老老实实地听着。二十世纪的读者和作家则往往是平等的,比如在周朴园对侍萍有没有爱这个问题上,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如果一篇作品把什么都说了,读者就会反感: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可见,                   

根据文意,续写一句话结论。

答:                                                                    

答案

文学作品要有留白,读者可以自由地思索、判断。

本题为续写题,实质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根据前句“如果一篇作品把什么都说了,读者就会反感: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很显然此处表达的意思应是文学创作应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也就是绘画中的“留白”。解答类似题目一定要揣摩透上下文。

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