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及一年期基准利率变化如下图:

材料二: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宣布,从2008年11月1日,调高3486项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出口退税率。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到2010年底新增4万亿政府投资,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实施怎样的经济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说明实施这样的经济政策的经济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我国政府采取上述举措的哲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在08年9月后一再下调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以拉动经济的增长。材料二反映了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四万亿投资,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2)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市场调节有其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和健康发展。上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①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调低存贷款利率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税收调节,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增加利润,刺激出口。4万亿政府投资作为财政支出,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充分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3)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②根据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③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