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伴随着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为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饶地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图一  《资政新篇》书影

图二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图三   1919年5月7日,上海各界两万余人召开国民大会,声援北京学生

(1)上面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依照图片信息,完成下表(12分)

图号反映大事主要领导人运动性质历史意义
图一 洪秀全  
图二 孙中山  
图三 陈独秀  
(2)从上述大事的发展结果上看,你得到了什么认识?(3分)

答案

(1)

图号反映大事主要领导人运动性质历史意义
 

图一

 

太平天国运动

(1分)

 

洪秀全

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运动

(1分)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提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方案。(2分)
 

图二

 

辛亥革命

(1分)

 

孙中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分)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图三

 

五四运动

(1分)

 

陈独秀

 

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分)

体现了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2分)
 

(2)① 中国人民的抗争,使中国避免了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② 不同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不断深入的动力;③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此重任。

题目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首先判断出图一《资政新篇》为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图二 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图三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2)注意归纳线索,近代前期的四次列强侵华战争(要包括1883-1885年中法战争,应该是五次),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过程中,为挽救民族危亡,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由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运动先后失败,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也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点评: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在列强入侵和世界革命形势影响下进行的,所以复习时应注意联系当时的世界历史背景,也可以联系必修2中的“工业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3中的“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选修2“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等内容。

多项选择题

一般资料:男性,18岁,艺术学校三年级学生。
求助者自述:
从小喜欢绘画,一心想报考中央美术学院。认为上文化课纯粹是浪费时间,故从一年级就经常借故逃避上文化课。自认为应该用这些时间来练习自己的绘画技巧,但家长不同意,理由是文化课必须要有一定的分数才能录取。自认为只要稍微看看就能通过,用不着花费那么多时间,为此经常与父母冲突,很是心烦,即使在家作画,也没有好心情。进入高三后,发现自己绘画的水平没有多大提高,三个月前,文化课的一次摸底考试语文成绩很糟糕,排在了班里倒数第二三名,从来没有考过这么差,恐怕自己考中央美院的理想要落空。从此以后很是焦急,睡眠开始不好(主要是入睡困难),总是担心语文课考试,后来也害怕英语、历史、政治课考试,越害怕越考不好。
父母更是经常责备自己不听家长的意见,自己心中有些后悔,但表面上还要装出理直气壮的样子,不肯承认。还有几个月就要参加毕业考试了,一家人都着急,自己更感到希望渺茫,不知道还参加不参加高考。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打不起精神。拿起画笔,经常发呆,也在担心文化课考试,觉得画笔很沉重,而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很差,学习效率很差。
该求助者的母亲证实儿子所说的内容属实。曾经到几家医院看病,各项检查均无异常,有位精神内科专家建议,让他看心理医生,便随母亲来到咨询中心,希望心理咨询师帮助他克服对文化课考试的害怕担心。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

A.已出现了泛化

B.还没出现泛化

C.影响社会功能

D.社会功能完好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