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第六节:短文改错(共1篇,10错误;满分10分)

假如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要求你在错误的地方增加、删除或修改某个单词。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上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上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I have always quite irrationally prided myself for my good health, for I only occasionally had to take a day off the work when I have a cold. So I was quite offended by my doctor who, when we ran to each other in the street the other day, taking one look at me and told me that I was definite fat and that if I did not make effort to lose some weight, I could expect to have a heart attack very long. He added that, like many middle-aged man, I led an inactive life. It was true that I had been gotten fatter, but it was because I was getting older.

答案

for→on/upon     had→have        去掉work前的the       to→into      taking→took

definite→definitely  effort前加an (或efforts)   very→before  man→men   gotten→getting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徐悲鸿拒发声明

苑梅华

  1945年2月5日上午,郭沫若从重庆市区来远郊探望正在养病的徐悲鸿。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谈文艺创作,谈解放区的情况……当话题转到急需建立一个有中 * * 党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才能有利于抗战之时,郭沫若从衣袋里掏出《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的文稿,放在徐悲鸿面前的桌子上。徐悲鸿一眼就认出,这是由郭沫若亲自起草、亲笔书写的一份宣言书。徐悲鸿读罢,当即拿起笔,在文稿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徐悲鸿对郭沫若恳切地说:“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请吩咐,我一定竭尽全力。”郭沫若紧紧握着徐悲鸿的手说:“有您的积极参与,一定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1945年2月22日,重庆的《新华日报》刊登了《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全文和三百多各界名人的签名。此事像一颗重磅炸弹,使国民党政府惊恐不已。

  一天下午,徐悲鸿正在寓所画画,忽然,一个瘦高个年轻人走进他屋里,腋下夹着一份《新华日报》。

  “徐先生,”瘦高个深深鞠了一躬说,“蒋委员长看了《新华日报》登载的《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后,非常生气,命令马上消除所造成的社会影响。现在已经有人在《中央日报》上发表声明,揭露那上面的签名是盗用的。今日,特派我送您一份。”

  徐悲鸿接过报纸,看了一眼,随手扔在了地上。

  瘦高个嘿嘿一笑,说:“徐先生是个聪明人,既然别人的签名是被盗用的,您的签名也就不用说了。请您登一个同样的声明吧!”

  徐悲鸿冷冷地看了瘦高个一眼,十分严肃地说:“我在《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确确实实签了名,不存在签名被盗用之事。我的签名是正义的,是光明正大的,我对此负责到底!”

  瘦高个眨了眨小眼睛说:“我这人说话办事喜欢直来直去,不管怎样,您必须尽快刊登一个声明,这是蒋委员长之意。否则,我回去不好交代呀!”他把最后一句说得又慢又重。

  “是谁的意思,和我毫不相干。”徐悲鸿坚定地说,“我不会收回我的签名,更不会发表声明!”

  瘦高个狠狠瞪了徐悲鸿一眼,无可奈何地拾起地上的报纸,悻悻地走了。

  几天后的一个黄昏,一个中年人又走进了徐悲鸿的住处。他对徐悲鸿说:“徐先生,我奉上峰的命令而来,请您不要固执己见了,您要看清当前的形势,蒋委员长等着您撤回签名的消息呢!”

  徐悲鸿冷笑了一声说:“你说得倒简单,这签名的事,说签就签,说撤就撤啊?告诉你吧,想叫我撤回我的签名,那是白日做梦!”

  来人向前探了探身子,用威胁的口气说:“如果您真的不撤回签名,您的一切就保不住了。”

  徐悲鸿从座位上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我签的名,我永不反悔!至于你说的‘一切’,我毫不在乎!”

  来人碰了一鼻子灰,无奈地退了出去。

  十多天后,由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张道藩起草的所谓《文化界宣言》出笼了,内容与《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完全相反。

  一天上午,徐悲鸿正在屋里专心作画,一个小个子男人悄悄地站在他面前,开始是假惺惺地劝说,一会儿凶神恶煞般强迫徐悲鸿在《文化界宣言》上签名。

  徐悲鸿毫无惧色,大声说道:“签与不签是我的权利,你有什么资格强迫我?你马上给我出去,别弄脏了我的屋子!”

  小个子气急败坏地走了出去。

  三天后,徐悲鸿收到不少信件,有对他侮辱谩骂的,有对他威胁恐吓的,一封信里甚至夹着子弹……对此,徐悲鸿没有丝毫胆怯,他把这些信撕成碎片,丢到了垃圾桶中。(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描写郭沫若与徐悲鸿亲切交谈的目的是交代二人关系融洽,并以郭沫若为衬托,表现徐悲鸿是积极为中 * * 党工作的人。

B.《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是一篇积极要求中 * * 党参加民主联合政府的宣言,所以文章刊登后蒋介石十分生气。

C.“此事像一颗重磅炸弹,使国民党政府惊恐不已”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表明了《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一文产生的作用。

D.“所谓《文化界宣言》出笼了”一句中的“所谓”“出笼”等词语准确表达了作者对这篇文章的态度,也表现了徐悲鸿对这篇文章的厌恶之情。

E.最后一段是略写,通过徐悲鸿收到的侮辱、谩骂、威胁、恐吓以及夹着子弹的信侧面表现国民党的失败以及徐悲鸿毫无胆怯的品格。

(2)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解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描述了徐悲鸿的三次拒绝,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拒绝事件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刻画人物上,你认为文章使用的哪种描写方法最能体现徐悲鸿的形象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