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诗圣”,你知道他是 (      )。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李白和杜甫。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经历了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语言精练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侗家花炮节

  ①花炮节是湘、黔、桂三省区毗邻的广大地区侗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据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②花炮由专门的工匠所做。它是用长约十厘米的铁筒,内装火药,再用铁丝绕成直径约四厘米的铁环,外用各色丝线包扎好放在炮口上,它象征着幸福。花炮周围披红挂绿,彩带迎风飘扬,十分醒目。

  ③节日里,人们抬着花炮在芦笙队的簇拥下,穿街游行或绕村寨一周,到达预定地方。这时由身穿黑衣、下着白色长裤、腿扎绑腿的年轻小伙子组成仪仗队,按照侗家的传统习惯,举行隆重的仪式。仪式完毕,开始点火放炮。当指挥员一声令下,一位身体健壮的青年立即点燃引线,刹那间,”砰“的一声巨响,火炮的冲力将铁环冲向天空,当铁环坠落时,参加抢花炮的健儿像离弦之箭,向铁环坠落的地方奔去,争夺铁环,谓之”抢花炮“。跑得最快的人刚刚捡到铁环,后面的人就立即向他扑去。一时间人们聚成一团,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人们互相争夺铁环。最后必然有一个人能把铁环送到指挥台。此时全场沸腾,一片欢呼。

  ④花炮分头、二、三炮。抢完头炮,再放二炮、三炮。过去各炮都有特定的含义,象征人财两旺、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现在侗家已经把头、二、三炮分别赋予团结、胜利、幸福的含义。

1.用“‖”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扑”字换成”围“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炮”有何象征意义?(用文中相关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全场沸腾,一片欢呼。”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具体描述这一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侗家花炮节”使你联想到哪一相似习俗?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