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至B点弹性绳自然伸直,最终到达最低点C.对整个下落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B.弹性绳自然伸直后运动员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C.弹性绳自然伸直后运动员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D.弹性绳自然伸直前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弹性绳自然伸直后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运动员下落分成三个阶段,自由落体阶段,重力大于弹力时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弹力大于重力以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开始下落时运动员处于自由下落阶段,由向下的加速度g,属于完全失重状态;到达B点后知绳子弹力和重力相等以前,重力大于弹力,合力向下,向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此过程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当弹性绳的弹力大于重力以后,合力向上,运动员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增大,方向向上,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处于超重状态。

故选C

点评:分清各个阶段受力大小,找出合外力变化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知道加速度变化情况,有向下的加速度属于失重;有向下的加速度属于超重。

阅读理解与欣赏

站在山脚下的人

27岁时,他从牧师转行去当画家,深信自己会在绘画艺术上有所成就。

  一天,他拿着自己的几幅临摹画作,去巴黎向一位知名的画家求教,希望他能指点一二。可一连去了好多次,对方都以他的作品太稚嫩,根本不具备绘画天赋为由拒绝给他指导,甚至连面都懒得见。

  无奈之下,他只好守在这位画家的院门口,希望能在他出门时拦住他。

  一天,画家果然被他等到了,“我对您的才华仰慕已久,请您务必花几分钟时间,指点一下我的作品。好吗?”说完,他便将自己的画双手奉上。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画家不但没有伸手去接画,反而以无比轻蔑的语气说道:“让我去看一个无名小卒的画,除了浪费我的时间外,没有任何意义。”

  对方的话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但他还是稳了稳情绪,然后微笑着说道:“如果把绘画艺术比作一座高山,那么现在的您无疑是站在山顶的那个人,而我则毫无疑问是站在山脚的那个,您若是朝下看我,自然觉得我渺小得如同一只蚂蚁。”

  大画家听后哈哈大笑:“既然你懂得这个道理,就应该知趣地离我远一点!”

  他点了点头:“从下一刻起,我便会离您远远的。可是,难道您就不想知道山脚下的人看山上的人是怎样的感觉吗?”

  “什么感觉?高山仰止?”大画家得意地反问。

  “不,我在山脚朝上看您,同样也觉得您渺小无比。”他淡淡地答道。

  就在那位画家惊愕不已时,他接着说道:“人是不能永远站在山顶的,无论他站得多高,始终都是要下来的;而站在山脚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一定有登上山顶的一天,不是吗?”

  后来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攀上了绘画艺术的最高峰。不错,他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文森特·梵高。

小题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小题3:文中划线句“人是不能永远站在山顶的,无论他站得多高,始终都是要下来的;而站在山脚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一定有登上山顶的一天”,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3分)

                                                                                

小题4:自选角度赏析这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最成功的一种写作手法并说明理由。(3分)

                                                                                        

小题5: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的两个人,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对方眼里,同样的渺小。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