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表1 中国与世界部分经济指标对比
三大产业结构比例*(2009年) |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2011年) | |
中国 | 10.6∶46.8∶42.6 | 1.7% (2011年) | ≈3.5 |
世界 平均 | 3∶28∶69 | 2.21% (2011年) |
材料2: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 645亿元增长到397 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 * * * * 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8分)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考虑产业结构、环境等诸多要素。(2分)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2分)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不断优化组合影响经济发展的各要素,以实现系统的更大功能。(2分)
④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2分)
题目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对系统优化法的理解运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正确解答的前提是对系统优化法的有关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将其具体内容与材料信息对照,确定理论要点,联系材料组织答案。
点评:本题是收敛性试题,这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 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