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点以初速度进入电场,沿虚线所示的轨迹运动到点,点为轨迹的最左端,如图所示,则粒子在从点运动到点过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粒子的加速度在点时最大

B.粒子在点时的速度方向与该点的场强方向垂直

C.粒子在点时的电势能最大,在点时电势能最小

D.粒子一定带正电,动能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大,粒子在c点场强最大,电场力最大,加速度最大,所以A错误;粒子运动轨迹弯向所受电场力的一侧,由粒子的运动的轨迹可以判断粒子带正电,沿着电场线的方向运动时,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逆着电场线方向运动时,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所以粒子在b点时的电势能最大,在点时电势能最小,C错误;根据电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动能先变小后变大,D正确;粒子在点时的速度方向与该点的场强方向(电场力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但不一定垂直,B错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让柿子挂在树上吧》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让柿子挂在树上吧

龚静

夏日傍晚散步,各种树的叶子虽然有些闷闷的,但其实很多变化在悄然发生着,一些果树在每天暑热的蒸腾中渐渐挂了果,看看吧:青柿子、青枣、橘子都已经藏在树叶间了,秋天就等着在夏天之后成熟绽放,枣子会一点点变红,柿子会像阳光一样,看得人心里暖暖的。

只是,柿子红起来也就只看过一年。自从前几年小区里一下子从五湖四海来了不少给子女带小孩的老人,果树们既是甜蜜又是伤感,甜蜜的是老人们太喜欢果树了,果子还青涩瘦弱时就频频来探望光顾了,伤感的是未到秋熟好时分,树上的果子已经不见了,果树和果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红柿子绿叶子的好秋光也一年难得一见了。一些老人一手牵着孙儿,一手拎着塑料袋,在果树下使劲地摘果子,不到一两个时辰,一树的柿子唯剩高高在上的那几只还青涩地挂着。

楼上邻居看到,忍不住劝说,“不好摘的不好摘的”,“又不是你家的,管你什么事?”“不是我家的,是小区的,大家看看不是蛮好吗?”“不要你管……”省略号里是一串流畅的骂人话,可以一径骂到祖宗.骂骂咧咧,手却是不停,偶尔个别的老妪有点点似乎不好意思,提着半袋柿子走了,有些则手口并用,偏要装满一袋才满意。等到来年,亦复如是,而且准备了长竿工具。有的邻居实在看不下去,每年都与她们理论,收获的总是一顿骂骂咧咧,有一次甚至发生了冲突。毫无收敛之意,也毫无羞愧之色,仿佛应当、本该。不是你家的我就可以摘,是她们的逻辑。当然,柿子是要吃的,不是看的,更是她们向来的观念。

那棵枣子树还是果子青青时,就不断有人来觊觎了,保安每天来摘几颗吃吃,有人瞅着周围似乎没人时来摇几下,“吃几颗没问题的”,保安说。当然,枣子渐渐成熟了,鸟也一样频频光顾,不过,就让它这么由青转红而熟,瓜熟蒂落的,不是也蛮好嘛。

问过一位本地的阿姨,她认为反正拿一点点也没有关系的喽。“那大家都拿一点点,这么就一点点也没有啦”,她不说话了,顿一顿:“不会这么严重的。”大概习惯取用者就是如此想法吧,东西挂在那里干什么,倒不如摘下来饱饱口福;桂花反正要凋谢的,不如采了来做做糖桂花;柿子红了没人摘也要掉下来的,有啥看的,不如吃掉算数。于是,他们想都没想,就习惯性的、理所当然地占为已有了。

其实,小区种植的果树,与果园种植是有差异的,并不一定适合食用,倒是审美大于实用的。只是,实用的观念太深入人心了,况且免费,这手就忍不住了。其他桂花,桃花,梅花,等等,总之但凡可以吃的,可以用的,可以摘来放家里的,都不放过。

我们不会去想到柿子也是可以挂在树上欣赏的(那是秋天的味道啊),退一步说等它熟了再摘也不迟啊;桂花虽然总要凋谢,但采摘一光,如何香飘一秋呢?正是这些草木让城市人还感觉一些岁月时序自然芬芳啊。

好比那些青山绿水,明明是大自然的赐予,人却是止不住地改天换地,这儿建个宾馆,那儿搞个浴场;这儿建个工厂,那儿搞点别墅,看似眼前得了利,却破坏了生态平衡。

何以不能顺自然而为?让山水回到山水,人的生活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空无”也是一种“有”啊。青山绿水,无污染的空气环境,最终得益的还是生活于斯的人。可是,实用主义成了我们身上的基因,利益作祟,使我们缺乏对自然的敬重和慎重,对事物总是太多实用太少审美,缺乏一种无用之用的眼光和态度。

(有改动)

小题1:概括文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它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写到采摘花果的人,不仅有“从五湖四海来给子女带小孩的老人”,还有“保安”和“本地阿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最后第二段中关于人们对待青山绿水的态度的文字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在文中说“‘空无’也是一种‘有’啊”,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章以“让柿子挂在树上吧”为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