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探究平面镜成像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1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______用平面镜做实验(填“能”与“不能”),选择______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好处是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目的是______关系.

(4)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______,蜡烛B的位置即为蜡烛A的像的位置.有的时候无法让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虚”或“实”).(或者说如何验证时虚像)

(6)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

(8)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_____.

答案

(1)因为平面镜不透明,无法找到像的位置,所以,不能用平面镜做实验.而玻璃板是透明的,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可以达到预想的实验效果.

(2)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比较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3)对蜡烛A和蜡烛B要完全相同,一支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4)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完全重合,蜡烛B的位置即为蜡烛A的像的位置.有的时候无法让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5)平面镜成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A′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上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

(6)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

(7)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8)因为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用再进行测量,从而使实验步骤更加简单.所以选用方格纸比选用白纸好.

故答案为:

(1)不能;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3)完全相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4)完全重合;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5)不能;虚;

(6)不变;

(7)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

(8)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