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为了实施对曹军的火攻,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于是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黄盖故意大唱反调。周瑜不听诸葛亮等人的劝告,下令将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随后周瑜派蔡中、蔡和写信给曹操,使曹操相信黄盖,于是黄盖诈降曹操成功。

B.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后,离开曹营寻找刘备,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前往古城会见张飞,张飞以为关羽负义投降了曹操,一见面就要决一死战,关羽斩了蔡阳,兄弟俩才消除了误会。

C.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

D.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只带领十几个随从赴宴。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多年未见而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E.佗曰:“某有一法;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操大怒曰:“汝要杀孤耶!” 曹操的头疼病复发.华佗提出了要想根治就要打开头颅的治病方案。曹操担心他是要谋害自己而不同意.华佗以关羽刮骨疗毒为例劝说曹操,曹操觉得华佗讥笑他胆小,就将他下大枷关进牢狱,长期监禁折磨他。

答案

A E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 * * 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1.下面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诗兴不做    

B.仰之弥高   

C.锲而不舍    

D.群蚁排衙

2.下面句中加粗词语与“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 * * 几千年来的文化史”句中的“消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吃不洁食物,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B.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等。   

C.要真正消化这些知识,需要经过认真思考。   

D.营养专家说:青少年长期消化不良,会导致体质下降。

3.能概括选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

A.闻一多研究志趣正浓。   

B.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几年辛苦,完成《唐诗杂论》一书。   

D.闻一多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4.选文引用了杜甫的事例,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诗人大多不注重仪表的修饰。   

B.以杜甫的例子衬托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勤奋精神。   

C.说明当时社会黑暗,诗人满怀愁绪,无心料理自己的生活。   

D.作者特别推崇杜甫晚年勤奋学习的精神。

5.“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衰微的民族要振兴,只有依靠学者的研究成果。   

B.闻一多先生兴趣广泛,不仅是诗人、学者,还钻研中国古典医学。   

C.闻一多先生在努力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D.说明闻一多先生研究中 * * 的文化热情极高。

6.对选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描写的语言不仅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如用“钻探”而不用“研究”,既生动形象,又含义丰富。     

B.选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如“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句,就是在记叙、描写中洋溢着赞美之情。     

C.选文句子整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D.选文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不加雕琢。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