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材料二:图9是山东省“十五”末、“十一五”末、“十二五”末(发展目标)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图。

材料三: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山东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山东省委为什么要组织调研,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为实现“十二五”产业发展目标,山东省政府的各项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中 * *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山东省委组织调研、听取建议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②我国实行中 * *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求听取民主党派建议;③听取群众建议是对人民当家作主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3)①第一、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②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消费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