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岩画,是绘制、凿刻在岩崖或石块上的图画,是原始文化的一种载体。中国公元5世纪的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著录了黄河由宁夏入内蒙古途中的岩画,他的描写当属世界上最早对岩画的记录。从全球范围来看,写实主义是岩画的主要风格。在造型上,岩画只是把握基本形态,构图比较凌乱分散,整体感不强,显示出一种原始性。
岩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大约在旧时器时代末期,生活存北方草原上以狩猎为主的原始人群,开始在山洞中制作手印。约在距今10000年左右,岩画中出现了鸵鸟、大角鹿、披毛犀、野牛等野生动物。到距今6000~4000年时,从狩猎者所画的猎获的动物看,主要有岩羊、北山羊、驯鹿、马鹿、黑熊等。到距今4000~3000年,岩画中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约从公元6~19世纪,在中国北方草原先后流行着突厥文、回鹘文、栗特文、西夏文、藏文和蒙文,作为文字出现之前代替文字记录生活的岩画,此时已完成了历史使命,走向了衰落的道路。
远古人类遗留在岩石上的画面,最早的据说已有四万年的历史,绵延至现代的原始部族仍有制作。今天被人们发现的岩画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的印度和中国。
岩画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原始文化遗存,与地理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迄今所知,欧洲最早的岩画作品出现在旧时器时代晚期,最晚到19世纪。在这样一个长达几万年的时间内,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舞台,历经沧海桑田,变化巨大。根据冰川边缘的进退以及近年孢粉分析所提供的气候记录,冰后期的气候经过了剧烈的周期性变化。这一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早期的人类活动。而以社会实践活动及环境为题材的岩画,就必然会反映这种地理环境的演变。

原始的畜牧业什么时候出现于岩画中

A.距今6000~4000年

B.距今4000~3000年

C.公元6~19世纪

D.距今10000年

答案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第59届联合国大会9月14日下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联合国改革是本次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而安理会的改革是联合国改革的重点。安理会改革的重点涉及安理会的代表性问题和决策机制问题。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对实质问题都拥有否决权,只要有1票反对就不能通过。应该说,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使安理会具有典型的“战利品”遗迹,是二战战胜国瓜分国际利益的一种机构和决策机制。这个决策机制并不适合新的国际形势,也是致使联合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关键原因。它使安理会在面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时候,往往由于利益斗争的原因,决策迟缓,而且决议意见不断被修改,根本起不到维护国际和平的作用。因此,必须改革安理会的决策机制,使决策更加透明和民主。废除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的决策机制势在必行。但安理会没有否决机制也不行。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将安理会一票否决的决策机制改成联署否决机制。安理会任何决议都应获得多数成员国的同意,以简单多数的原则通过决议。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对安理会通过的决议的否决权,但必须至少有3个常任理事国联署,才能否决安理会的决议。从有利于提高安理会决策效率来看,由于必须有3个以上的常任理事国联署,才能否决联合国决议,这就给个别国家根据自己的利益随意否决安理会决议,致使安理会面对重大国际事务不能有所作为增加了困难。抬高否决门槛之后,使安理会能更迅速地作出决定。而且,这样安理会的决议不但能体现大国的意志,也能更好地反应大多数国家意志。

联合国安理会的决策规则是()

A、独裁制

B、简单多数制

C、三分之二多数制

D、一致同意规则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