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集聚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它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它能增强群体竞争优势。“集聚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③要学会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

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①观点错误,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它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②③④观点均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四选三的组合选择题,考生可以运用排错法或者排无关选项法进行选择,本题就是运用排错法,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本题的①观点错误,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它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只要找出错误选项,答案就出来了,难度一般。

选择题
问答题

以中国入世为契机,丰田和本田等日本的汽车厂家积极强化其在中国的生产体制,对华投资的势头有增无减。按理说,中国加入WTO以后,由于其进口关税将大幅度下调,当地生产的优势逐渐淡化,因而海外向中国出口应变得更为有利。然而,日资企业的对华战略却越来越向当地生产倾斜。
迄今为止,针对外国汽车厂家,中国采取的政策是以开放“市场”为交换,引进海外的先进“技术”。即对进口车设定高关税的同时,允许在国内市场上销售,以此来鼓励外资企业在当地生产。外资汽车厂家想要从外部向中国出口,就会碰到高关税的壁垒,但若进入内部在当地生产,反过来又会受到高关税的保护。比如,日本的厂家向中国出口国内生产的价值100万日元的汽车,加征100%的关税以后,就必须以200万日元的价格在当地销售。但是,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等竞争对手都已经在当地生产,显然,以这样的高价格在中国市场是难以畅销的。
但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将逐步修改迄今实行的贸易相关政策。汽车领域在2006年之前,整车关税将由现在的80—100%下调至25%,进口数量的限制也将被废除。受此影响,向中国直接出口整车可能比当地生产更为便宜。一旦选择以出口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由于无需建设工厂,因此对中国的投资可以集中地投向销售网和售后服务的完善以及研发设施的建设,以改良产品,适销当地市场需求。
中国的汽车产业拥有许多劣势,不能因为当地工资水平很低,就认为生产成本也很低。日资厂家若以技术和资金实力为后盾在中国生产汽车,这些劣势多少会有所淡化,但是当关税下降到25%的时候,能否与进口车展开竞争,尚存疑问。
对此,当前汽车行业的普遍看法认为要在中国的市场上销售产品,无论是为了提高品牌形象还是为了对应消费者的需求,都需要在当地制造。但是,没有一名顾客是先看了工厂再去购车。实际上,欧洲汽车厂家不断增加在日本市场上的份额,但没有一家在日本进行生产。在中国也是如此,特别是像汽车这样的大额商品,“日本制造”的舶来品远比“中国制造”的产品更受青睐。此外,如果一定要加大在中国当地的生产,那么,外资企业竞相进入中国以后,不远的将来有可能出现生产过剩,对这种风险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阅读案例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从国际市场环境角度分析日资汽车企业对华战略选择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