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面对呼啸的金融危机,许多外向型企业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海尔企业在海外市场推出“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即围绕客户订单组织生产,在研发上实现即需即变,制造上实现即需即制,物流配送上实现即需即送,使产品研发、市场开发、产品供应链达到了有机统一,实现了逆势增长。这一模式体现了(    )

①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②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③注重量的积累           ④对事物发展各种条件的把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①符合题意,材料中“面对呼啸的金融危机,许多外向型企业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可体现。②符合题意,材料中“海尔企业在海外市场推出“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可体现。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量变。④符合题意,材料中“产品研发、市场开发、产品供应链达到了有机统一”可体现。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系统优化的方法。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方法论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完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填空题
综合题

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1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