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着力点。阅读材料,回下列答问题。
材料一:推动国内产业转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要结合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科学规划国内产业转移。东中西部地区应根据其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其产业地位和分工关系,实现东中西部产业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区域间产业的合理分工。要大力采取市场化方式推进国内产业转移。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应该怎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推进我国产业有序转移。(12分)
材料二:目前,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仍未彻底破除,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机制急需健全,城镇化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都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攻坚。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为什么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12分)
(1)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东、中、西部产业发展,科学规划国内产业转移。(4分)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促使东、中、西部产业合理流动与分工。(4分)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东中西部地区应根据其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其产业地位和分工关系,实现东中西部产业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4分)
(2)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改革,破除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旧的体制机制,能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6分)。
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中曲折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能破解各种阻碍城镇化发展的矛盾,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3分)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改革能进一步发展经济,保障粮食安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物质支撑。(3分)
题目分析:本题第(|)问以推进我国产业有序转移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回答时,抓住设问中“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结合课本知识从怎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的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审读设问,抓住“社会发展的规律”,整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中曲折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分析进一步的改革的原因即可。
点评:本题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