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放有100mL 3mol•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

A.5.4g

B.3.6g

C.2.7g

D.1.8g

答案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均为0.1L×3mol/L=0.3mol,

又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最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

设铝与酸反应时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

则  2Al+6HCl═2AlCl3+3H2

         6            3

         0.3mol        x

    

6
3
=
0.3mol
x
,解得x=0.15mol,

一定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

则碱与金属铝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5mol×2=0.3mol,

碱与金属铝反应时铝完全反应,设与碱反应的铝的物质的量为y,

则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                       3

     y                      0.3mol

 

2
3
=
0.3mol
y
,解得y=0.2mol,

则铝的质量为0.2mol×27g/mol=5.4g,

故选A.

材料题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历史上,人口的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口的压力在清代即已显现。下表是清朝前期人口的粗略统计情况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朝前期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经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在《人口论》中认为,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更为强大,…… 他认为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二者出现不平衡时,自然规律能使二者一定程度恢复平衡。他认为还有强制恢复平衡的手段,一种是战争、灾荒、瘟疫等;另一种是道德限制和罪恶。 1957年我国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提出了要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但被康生等人扣上了“马尔萨斯主义”的帽子,一度受到批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马寅初得到平反,其计划生育理论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

(2)根据材料分别指出马寅初与马尔萨斯主张控制人口增长的时代背景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一百万移民。……一般说来,英国移民前往英帝国的自治领(指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和美国;意大利人前往美国和拉丁美洲;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前往拉丁美洲;……除很大一部分人通入亚洲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是完全对着美洲和大洋洲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时期欧洲海外移民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1820—1939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4)根据材料四指出1820—1939年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的变化主要是什么?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2008年出现的世界金融海啸使珠三角许多企业倒闭和裁员,许多农民工被迫返乡,出现“用工荒”。

(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出现“用工荒”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