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的活动中陈祥他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实验中对蜡烛1和蜡烛2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3)实验前,陈祥他们猜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你能帮他检验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吗?请写出你的方法.
(4)用刻度尺量出像和物体各自到玻璃板的距离,看有什么关系?为了证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你还应该怎样对实验进行改进?
答案
答:(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有何关系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两只蜡烛大小完全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实验要求蜡烛1和蜡烛2要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3)由于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在玻璃板后放一个光屏看能否呈像即可,据实验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猜想 是正确的;
(4)用刻度尺量出像和物体各自到玻璃板的距离,它们距离相等.改进方法:多次改变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实验它们的距离是否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