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

上述腧穴中,治疗中风失语首选()。

A.承浆

B.膻中

C.中极

D.关元

E.廉泉

答案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4个小题。

  在“基本粒子”的大家族中,有一种叫中微子。它那穿山过海,敢于与光速较量的神奇本领和不费吹灰之力穿过地球的拿手好戏,极大地触发了科学家们应用研究的灵感。于是,中微子通信的设想脱颖而出了。这是一种采用中微子束来代替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无线通信方式。它可以冲破电磁波通信不可逾越的水下和地下这两大禁区,实现全球无线通信;它保密性好,传递信息快,不受外界干扰,对人体无害。这些优点是其他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

  中微子通信过程和微波通信相似。有发射和接收装置。通信时,发射端首先用高能质子加速器,将质子加速到几千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然后去轰击一块金属靶子。此时,靶子的背面就会产生许多“短命”的介子,这些介子一边运动,一边发生衰变,从而变成中微子和μ子。再让它们共同穿过钢板,这时μ子被钢板阻挡并衰变了,剩下的就是纯净的中微子束。然后,再用信号对它进行调制,接着通过磁场控制载有信息的中微子束,使之按人的旨意朝一定方向传向目标。

  接收端是一个贮有近亿吨水的大水箱,箱内的光探测器星罗棋布。当发射来的中微子束在水中传过时,就会与原子核中的中子发生核反应而生成μ子,μ子在水中高速前进,受到核的减速作用放出光子,这些光子进而被水中的光探测器接收,即可把原来中微子束所携带的信息解调出来,从而达到通信的目的。

示意图中传输路线上用号码标出了十个位置。据文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微子无线通信过程中,⑧应是传导距离最长的一段

B.从⑥开始,“身怀绝技”的中微子便开始出现了

C.通过①②两处的,是达到几千亿伏特能量的质子

D.在③处产生的介子,到④或⑤时变成了μ子;到⑨和10处,μ子又重新传递信息

问答题

(1)学校强行“分流”,学生被迫“就范”。据余某回忆,在高二毕业进行分流考试,学校不公布成绩,成绩是良的她,竟然六门功课中四门不及格,物理、数学都考20多分。她所在的高二(3)班36名学生中被要求分流的有19名。事后,她得知即使是最好的学生,也有两门不及格。(2)“这个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全区第一,超过了重点中学。我们都成为高考升学率中被事先剔除的分母,学校不应该这样弄虚作假。”在自愿分流的说法下,余某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留级,要么分流。记者曾经在三份家长签署的自愿分流协议上,看到过如下字样:“本人和家长都不是自愿只是服从学校安排。”还有两名家长签字后附注:学校须帮助学生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3)为了自己的女儿能够完成高三学习的权利,余某的父母由此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的奔波,找区教委、找市教委、寻求新闻单位的帮助。而在多方协调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她将孩子转学到私立学校。(4)事隔一年半,被学校认为考不上大学要求分流的学生余婷婷,在私立中学完成了高三课程后考入联大。去年,她在接到大学入学通知书后将原学校送上了法庭。(5)在法庭上记者了解到,去年这些分流班里的学生,在参加完成人高考后,大多参加了普通高考,并有部分学生考上了大学。原告方认为,选择上普高,家长们是奔着高考的,学校并没有在一入学时就告知家长会有大比例的分流,剥夺了原告的知情权。分流具有强制性,致使学生被迫转学,造成经济,精神上的损失,要求被告道歉并赔偿转入私立学校的费用,同时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一元。原告同时认为,被告方举办的分流班属于非法办学,既无办学许可证,又无教委批件。(6)“这只是讨个说法。”余某告诉记者,在转学后她就有了这个想法。在过去的一年半中,除了正常的学习外,她的大量业余时间全用在了研究法律文件上。现任校长曹力认为,分流有国家相关规定,原告方属于自愿分流,原告分流后再次选择受教育的方式,转入私立学校,该行为与被告无关。原告认为的升学考试高难度、超标准的试题,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我们搞分流,也是进行教育方式的一种尝试。”当庭并没有公布审判结果。

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