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36分)读中南半岛部分地区略图和乙丙两地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图示地区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貌的原因。(10分)

(2)简述甲地区密布的河网所发挥的主要作用。(8分)

(3)比较乙丙两地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

(4)简述图示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10分)

答案

(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高山;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谷变深而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10分)

(2)该地区夏季降水量大,稠密的河网可起到分洪作用,以减轻洪水灾害;旱季灌溉;水运便利;有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合理即可,8分)

(3)丙地降水量大于乙地。丙地位于沿海的山地迎风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遇山地的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乙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8分)

(4)沿海平原交通便利,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和水稻种植业;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采矿及矿产品加工、制造业;山区发展林业;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出口加工业;利用热带风光、民族风情等发展旅游业(10分)

题目分析:

(1)图示地貌的成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力作用分析,该地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高山和谷地;从外力作用分析,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因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谷变深而,所以形成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2)甲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旱雨两季,雨季时降水多,易形成洪灾,而稠密的河网可起到分洪作用;旱季时,降水少,河流可起到灌溉作用;河流众多,可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发展水稻种植业;河流水量大,水流缓,稠密河网,可以使运便利。

(3)从降水柱状图分析,丙地降水量大于乙地;其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丙地位于沿海的山地迎风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遇山地的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乙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

(4)分析当地的地理条件分析应发展的产业。该地水热资源丰富,沿海平原地区可发展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和水稻种植业;山区地势起伏大,可发展林业,保持水土;该地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采矿及矿产品加工、制造业;临海港口多,邻国多,可以发展发展出口加工业;属于热带地区,有独特的热带风光,民族多,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可以发展旅游业。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