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已知命题:“直线a上的两个点A、B在平面α内。”与它不等价的命题是

A.直线a在平面α内
B.平面α通过直线a
C.直线a上只有两点在平面α内
D.直线a上的所有点都在平面α内
答案

答案: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段节选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5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四明山①道士叶沈,囊②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按仙纪③,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趣④流,势与江河同,有深有渌⑤,浅而白,白者激石,渌者落镜。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接连而去,峰竖不险,翠秾不浮。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⑥,列立如揖,丹色鲜如霞,攫举欲动⑦,灿若舒颜。山铺水底,草散茵毯。有鸾青其衿⑧,有鹤丹其顶,有鸡玉其羽,有狗金其色,毛傞傞⑨亭亭,闲而立者十有八九。岸而北,有曲深岩门,细露屋宇,霞槛缭转,云蹬五色;雪冰肌颜,服食衣裳皆负星月文章。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书童玉女,角发而侍立者十二。视其意况,皆逍遥飞动,若云十几片,油焉而生,忽焉而往。

(节选自舒元舆《录桃源画记》)

【注】①四明山,在今宁波市西南。②囊,袋子。③仙纪,道教书籍。④趣,急。

⑤渌,清。⑥本,棵。⑦攫举欲动,向上耸起,看上去似乎会动。⑧青其衿,使它(鸾)的胸毛变为青色的。⑨傞傞,参差不齐。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1)落缤纷(        )                (2)仿佛若有光(       )

(3)闲而立者十八九(   )                 

小题2: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2分)

(1)武 陵 人 捕 鱼 为 业。  

(2)服 食 衣 裳 皆 负 星 月 文 章。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列立如揖,丹色鲜如霞。                                

小题4:阅读甲乙两文后,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4分)

甲文写渔人进入桃花源之前的武陵水源两岸只用了“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几句话全部概括,而乙文写画中武陵水源,则用了大量的笔墨,先写了溪水的               ,再分别写溪的             、                      ,描写细腻,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如同真境。

阅读理解与欣赏

沁园春 长沙

                   毛 *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②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③,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⑤飞舟?

【注释】①橘子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②舸:大船,这里指船只。③同学小年:毛 * * 918于1913至1918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 * * 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④遒:强劲有力。⑤ 遏:阻止。

【题解】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锡再次通缉毛 * * 。毛 * * 离开长沙去广州,着首词就是离长沙时所作。

小题1:、分别概括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2分)

小题2:、在《沁园春 雪》中,一个“望”和一个“惜”字各通领了上下阕,在本词中也有两个字起到了相同的作用,他们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

小题3:、古人笔下的秋景大多萧杀凄凉、清冷惨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本词中,毛 * * 笔下的秋景却绚烂多彩,充满生机。试对此词写景语言作简要分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