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默写题

请默写一首你课外积累的表达诗人赞美之情的古诗,并填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代、作者名字),抒发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赞美之情。

答案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代王冕 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

(答案不唯一)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考古学是二十世纪才从西方传来的知识, 中国古代史却是本土的旧学问。世界任何民族的古代史都掺杂许多神话传说,科学的历史知识和观念惟有等待考古学的洗礼才能建立。这工作在西方人研究古代近东、埃及、希腊和罗马的历史已有先例,在中国,随着治学方法的引进,考古学概念的提升,可信度较高、内容比较充实的中国古代史也逐渐形成,不过,有些关键性,的问题亟待突破,目前距离理想的古代史研究还颇遥远。

  本世纪初,中国古代史学经历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造运动,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古史辨运动”。传统以儒家经典为主导而建构的古史观一再遭到质疑,摧毁殆尽。一方面, 中国古代史研究被《古史辨》从经学的牢笼中解放出来,恢复史学的本色;但另一方面,传统的古代世界也被顾颉刚著名的“层累造成说”真空化。(古代长达数千百年,中国人在漫长时间内所建立的社会,形成的国家,创作的文化,都落入朦胧的虚无之中。)历史学家可以用四个字评论此一运动,那就是“破而不立”。

  “疑古运动”能不能立是由客观条件限制的,文献一经怀疑,历史重建遂失去凭借;何况那时中国考古园地一片荒芜,还不能提供具体资料。填补真空。不过从方法上论,李玄伯先生就指出“解决古史的惟一方法就是考古学”, 陆懋德鉴于西洋上古史之研究,也呼吁历史学者借用考古学家的证据。他们都相信古史研究的基础在于科学的考古资料,而非强言博辩。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所长傅斯年宣示“ 我们不是读书的人,我们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脚找材料 ”。同年,史语所开始发掘殷墟,寻找新的、可靠的古史新材料。历史研究于是走出故纸堆,不但摆脱经学的纠缠,而且超越文献批判,实证地重建古代世界的面貌。

文中画直线部分的意思是()

A.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不需要读书,要走出故纸堆

B.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考古的基础上

C.找材料必须上天人地,不放过每一个角落

D.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还处于基础阶段,从找材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