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分)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自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 下图是反映英国1903年关税改革的漫画。(注:中间的树代表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在全球化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进行关税改革的背景。漫画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改革主张?(8分)
(4)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之间在经济上是怎样“相互关联和渗透”的。(12分)
(1)原因:1492年哥伦布远航发现美洲,是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标志性事件;新航路开辟打破各地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使整个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4分)
动力: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4分)
(2)变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4分)
原因: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国外竞争的加剧。(5分)
(3)背景:各国通过自由贸易政策从英国获取了大量好处,而英国则不能从别国获取对等利益;20世纪初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6分)
主张:提高关税。(2分)
(4)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相互关联和渗透:列强对亚、非、拉地区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当地传统经济结构,使亚、非、拉地区沦为西方的经济附庸,客观上促进了当地的近代化。(6分)
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相互关联和渗透:1921年 苏联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1933年罗斯福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 成功经验,实施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