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广东GDP与居民收入增长比较
注: 广东GDP总量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增速也处于上游。
材料2:广东地区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
单位:亿元(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时间 | 地区生产总值 | 劳动者报酬 | 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 | 营业盈余 | 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 |
1978年 | 185.85 | 112.58 | 60.6 | 27.07 | 14.6 |
1980年代年均 | 764.52 | 439.75 | 58.55 | 135.84 | 17.8 |
1990年代年均 | 6149.45 | 3022.46 | 50.16 | 1257.50 | 20.4 |
近五年年均 | 19356.54 | 7812 | 40.78 | 5761.2 | 29.26 |
材料3: 2002—2006年广东省消费率情况
注:消费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据世界银行数据,1990年代以来,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世界平均稳定在77%~79%。2006年广东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37%,全国是39.2%.
问题:(1)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分别反映了广东经济发展过程中什么问题?(7分)
(2)材料1、材料2与材料3之间有何内在联系?(4分)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广东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意义。(7分)
(1)材料一中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呈逐渐回落的态势,反映了物价出现明显回落,物价上快的势头得到明显控制的经济现象;材料二中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短短半年里,从7.2%降低到5.31%,反映了中国人民银行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材料三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的措施反映了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2)从材料一中的CPI数据和材料二中的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可以推测,我国2008年的经济形势是先扬后抑,年初经济发展较快,而下半年经济增速放缓。
(3)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通常,国家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措施都属于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
②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它们都是通过影响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③材料二中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经济的发展;材料三中国务院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投资,这有利于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解析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