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材料二: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吏新编》
材料三: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四:图二
材料五:“无论欧关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图一签订于哪一年?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3分)
(2)材料二中的“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件?(4分)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4分)
(4) 材料三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和“清政府”怎样的态度?为什么?(4分)
(5)图二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有何主要影响? (4分)
(6)依据材料五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3分)
(1)1842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
(2)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4分)
(3)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又实行卖国政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4分)
(4)态度:灭洋,扶清。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深,帝国主义与中 * * 的矛盾空前激化。(4分)
(5)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失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6)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