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有H、C、Cl、O、Na五种元素,请选用这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1)实验室常用来制取CO2气体的酸______;

(2)生活中常用于调味和腌渍蔬菜、鱼、肉等食物的盐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单质______;

(4)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______;

(5)饮用酒中含有的乙醇______.

答案

(1)实验室常用来制取CO2气体的酸是稀盐酸,由于氢显+1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化学式为HCl;

(2)生活中常用于调味和腌渍蔬菜、鱼、肉等食物的盐是食盐,由于钠显+1价,氯显-1价,所以化学式是NaCl;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由于氧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化学式是O2

(4)做发酵粉的物质有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由于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所以化学式是Na2CO3,由于碳酸氢根离子显-1价,所以碳酸氢钠的化学式是NaHCO3

(5)饮用酒中含有的乙醇属于有机物要记住它的化学式的写法C2H5OH.

故答案为:(1)HCl;(2)NaCl;(3)O2;(4)Na2CO3或NaHCO3; (5)C2H5OH.

单项选择题
论述题

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200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背景下,中学生学习和读书情况,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某校高三(1)班同学将“中学生学习和读书情况调查”作为小课题,开展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活动。

第一小组的同学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受金融危机就业困难的影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些校园里蔓延。

(1)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对这些同学晓之以理,说明“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希望的。”(6分)

第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蒋方舟现象”在校园中争论很大。经上网,同学们得知“蒋方舟现象”。同学们对此形成了正方、反方两派意见。正方:蒋方舟在写作方面的成绩非常突出,清华降分录取是招生改革的一个成功例子,无疑能够更具针对性地招揽人才,培养人才。反方:清华降分录取的举动是严重违反教育资源公平竞争的原则,蒋方舟这样做有点投机取巧并侵害了别人获得更好教育机会的权益。

在素质教育之下,应该如何来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分数呢,真可谓“进亦忧,退亦忧”!

(2)请你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对此“进亦忧,退亦忧”的观点进行评析。

相对于高考而言,自主招生是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可如何避免所谓的“黑幕”、“权钱交易”,让自主招生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不拘一格选人才”?

(3)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对 “让高校自主招生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为政府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