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列颠财产每日都处于危险状态之中:我们的人每日都可受到侮辱;我们的君主已经在他所派的代表律劳卑身上受到侮辱;我们的产业可能被瘫痪;我们的税收可能每年遭受四百至五百万英磅的损失。(因此,备忘录提呈人)以最迫切的心情呈请不列颠政府施展保护(英商的)威力,(我们认为)如果直接和中国最高政府接触,将会比通过广州那批低级官吏之迂回而又腐化的中介更有效得多。
材料二 史学家黄仁宇说:在西方与中国针锋相对前夕,清朝已未战先衰。史学家戴逸认为:“中国社会已落后于西方,但历史经常被迷雾笼罩着。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只有岁月推移,迷雾消散,矛盾激化,百孔千疮才逐渐暴露”。
材料三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
目录。。。。。。
前言 后鸦片战争时代,别扭的姿态和梦中的自慰。。。
大英与大清,不是冤家不碰头
维多利亚女王VS道光皇帝
英国对中国:单相思很久了
……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其实质是什么?(8分)
(2)材料二中黄仁宇和戴逸的观点有何共同点?这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有何关系?(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如何满足其“单相思”的。(4分)
(1)中英贸易方面矛盾激化;,认为律劳卑使英国受到屈辱和损失;
英国资产阶级迫不及待地要求政府保护其商业利益,与清政府进行接触。(6分) (每答对任意两点即得满分)
实质:是英国出于其殖民利益,需要不断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因而不能容忍中国的“禁阻”。(2分)
(2)都指出了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力衰弱。落后的清王朝成为英国侵略扩张的“理想”对象。(4分)
(3)向中国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发动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4分;一点一份)
题目分析:
(1)依据材料一归纳历史信息:“不列颠财产每日都处于危险状态之中”,英国同中国的贸易矛盾激化;“我们的君主已经在他所派的代表律劳卑身上受到侮辱”,认为英国代表律劳卑损害了英国的尊严;“以最迫切的心情呈请不列颠政府施展保护(英商的)威力”,要求英国政府保护英商的利益;“直接和中国最高政府接触”,与清政府直接接触。反映的实质是要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根据材料二,黄仁宇认为:“在西方与中国针锋相对前夕,清朝已未战先衰。”史学家戴逸认为:“中国社会已落后于西方。”两位史学家都认为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此时的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加紧对外扩张,落后而又幅员辽阔的中国必将成为英国的侵略目标。
(3)英国对中国“单相思很久了”,指的是英国一直想打开中国市场。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是如何一步步从输出商品到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市场的。
点评: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差距:
①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英国成为工业强国。
②政治上: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黑暗腐败;英国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巩固了统治。
③军事上:中国装备落后、军纪败坏;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④外交上:中国闭关锁国;英国殖民扩张。
战前中国日趋衰落的社会状况,使英国侵略中国有了可能性,英国为满足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实行的扩张政策,使英国侵略中国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