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我国治国安邦的大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治水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当人们对水的自然状态无力改变而不得不听命河流的阶段;二是人们有能力一定程度地控制洪水的威胁,也有条件兴建灌溉和航运工程的抗御并利用河流的阶段;三是随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改造河流为自己服务,但也对河流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的阶段;四是当主要依靠工程技术等措施治水出现困境时,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类与河流要和谐发展的阶段。
材料二:1934年,毛 * * 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后,国家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入新世纪国家强调: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 * *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面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1)结合人类治水的历程,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依据材料二得出结论:所有的认识都要经历一个先错误、后正确的发展过程,请你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要尊重客观规律。人类治水历程告诉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可违背规律。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兴水利、除水害,是我们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民的体现。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我们要立足实践,不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按规律办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不断克服谬论、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认识都要经历一个先错误、后正确的发展过程。②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与社会时代特征相联系,又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是一个与时俱进、波浪式前进的过程。③材料中我国对水利重要性的认识都是真理性认识,这一过程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无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