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图片一:《恭祝中华民国万岁》 图片二 《共和》
材料三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敲响”15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请指出该事件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4分)
(2)图片一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2分)。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4分)
(3)与辛亥革命中宣扬的“民族主义”相比,材料三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之处?(2分)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来讲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分)
(1)1842年《南京条约》。(2分)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2分);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
(2)体现国家主权在民的思想。(2分)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习俗的近代化。(任两点4分)
(3)进步: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2分),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
题目分析:
(1)1997年7月1日为香港回归的时间,而“钟的主体高1.842米” 寓意是指1842年,“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寓意是指距1997年已有155年,这是指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结合所学知识,该事件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进一步阐述它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
(2)《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否定君主专制政体,体现国家主权在民的思想。图片二 《共和》则反映出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再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实业救国成为历史的主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在迅速壮大。
(3)辛亥革命中宣扬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强调推翻清政府统治,进行反封建斗争,而材料三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则是将反帝反封建相结合。根据口号可知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19年五四运动,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它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