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二 “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簪绂(世家大族)望之继世”。

——摘自王定保《唐摭言》

(1)材料一中的“前代”是指哪一朝代?它反映了唐朝“取士”的重要科目是什么?(4分)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什么?(2分)

(3)这一选官制度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1)隋朝(2分)进士科(2分)

(2)科举制度(2分)

(3)扩大了中央 * * 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新局面;给社会带来新气象和创造精神。(答对任何一点或疑似相近即可,2分)

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材料一中的“前代”是指隋朝,它反映了唐朝“取士”的重要科目是进士科。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作用:扩大了中央 * * 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新局面;给社会带来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每题3分,共9分)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与“数十伶人困之”一句中的“困”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天下诸侯已困矣

C.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D.牛困人饥日已高

2.与“莫能与之争”中的“之”字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天下之豪杰                                    B.数十伶人困之

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不拘于时,学于余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