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通俗艺术的强烈度和吸引力中那种显然的和胁迫性的真实满足,有时会在另外一种意义上——在短促性的意义上——被讥讽为虚假的。据说,这些满足不是真实的,因为它们飞速消逝。“我们暂时高兴……但不满足。”

  “你现在消费的东西可以使你这一刻暂时满足;……在另一时刻它又会让你贪婪渴望。”然而,这种论证是经不住分析的。首先,从逻辑的层次上说,它完全错误地从某种东西的暂时性中得出它不真实的结论。这种不合逻辑的推论之所以似乎令人信服,不仅因为它具有一个可以上溯到柏拉图的重要哲学谱系,而且因为满足了我们对稳定性的根深蒂固的渴望这个同样强烈的心理动机,这种稳定性被典型地误解为要求完全永恒的确定性。但是,尽管它得到这种强大的和持久的偏见的支持,这个推论显然是错误的。某种仅仅暂时存在的东西仍然是真正的存在,一个暂时的满足始终是一种满足。

  而且,如果我们接受短暂必然虚假这种论点,它可以同样有效地反对高级艺术的满足。对一首十四行诗的阅读或者对一打绘画作品的观看能够给我们永恒甚或持久的满足吗? 当然不能,因为真正审美愉快的确凿特征之一是:在它使人满足的同时也激起。对这种愉快的更多要求。在我们这个不断变化和充满期望的世界中,不存在永久的满足,对于消逝的愉快和期望更多的欲望来说,惟一的终点就是死亡。

  对通俗艺术的另外一个不同的指控,就是通俗艺术作品经受不了时间的检验。它们可以短暂地达到流行音乐排行榜的顶端,但也很快就会丧失娱乐我们的力量,不久就会逐渐被人遗忘;因此,它们的魅力和快乐表现为根本性的幻象。与之相反,高级艺术能够保持它的令人满足的力量。

  但是,这种论证仍然存有严重的缺陷。首先,现在得出结论说这个世纪的通俗艺术经典将不会作为审美享受的对象存活下去还为时过早。相信其中某些通俗艺术会存活下去,比相信许多人仍然在为了愉快而阅读荷马似乎更为容易。其次,我们通常忽略确保高级艺术经典的持久愉悦性有其社会文化和制度上的原因。教育和选择的有效性,在决定我们愉快的对象中起了巨大的但经常被遗忘的作用。在较大的程度上,我们只是享受我们被训练和受条件限制去享受的东西。由于经典长期被系统性地传播,而且对它们的欣赏是通过强有力的教育体制严格地反复灌输的,然而,却从来没有这种有组织的或有影响的体制去传播和保存通俗艺术作品,因此前者作为令人关注的对象因而成为审美享受对象而更好地存活下来,这就不应该有什么大惊小怪了。(选自[美]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通俗艺术的强烈度和吸引力中那种显然的和胁迫性的真实满足是虚假的。

B.通俗艺术可以使人在这一刻暂时满足,而在另一时刻又会让人贪婪渴望。

C.真正的艺术审美愉悦在令人满足的同时激起人们对这种愉快的更多要求。

D.通俗艺术经典作为审美对象,一定能够比荷马更加容易阅读而存活下去。

2.下列现象,符合作者所认同的通俗艺术审美特点的有[ ]

A.但丁的《神曲》被称为“中世纪史诗”,思想深邃,引喻复杂。

B.早期传唱的民歌《茉莉花》,现在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代名词。

C.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曾经传唱一时,但现已渐渐被淡忘。

D.罗琳创作的《哈里·波特》风靡全球,持续热销,欲罢不能。

3.人们对通俗艺术的第二个指控是什么?请分点概括作者对这一指控的批驳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CD

3.第二个指控:通俗艺术作品经受不了时间的检验。

批驳的理由:①现在说通俗艺术不能作为审美对象流传下去还为时过早;

②通俗艺术如果能有像高级艺术经典那样具有社会文化和制度上的保证,同样有可能持久地流传。(意对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科普文,完成问题。

神奇的极光   

曹冲

在我国的古书((山海经》中有极光的记载。书中谈到北方有个神仙,形貌如一条红色的蛇,在夜空中闪闪发光,它的名字叫烛龙。关于烛龙有如下一段描述:“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钟山之神也。”这里所指的烛龙,实际上就是极光。

极光这一术语来源于拉丁文伊欧斯一词。传说伊欧斯是希腊神话中“黎明”的化身,是希腊神泰坦的女儿,是太阳神和月亮女神的妹妹,她又是北风等多种风和黄昏星等多颗星的母亲。极光还曾被说成是猎户星座的妻子。

极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天气现象,它被视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   之一。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晾望夜空,常常见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形状各异的极光。毫不夸张地说,在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弧;二是有弯扭折皱   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   幔: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也是很大的,从刚刚能看得   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一直亮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   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   出光的话剧,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   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出神入化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   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长期以来,极光的成因机理未能得到满意的解释。直到20世纪60年代,将地面观测结果与卫星和火箭探测到的资料结合起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极光的物理性描述。现在人们认识到,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成板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11做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机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戍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戍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

极光不仅是个光学现象,还是个无线电现象,可以用雷达进行探测研究,它还会辐射出某些无线电波。有人还说,极光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极光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还直接影响到无线电通信,长电缆通信,以及长的管道和电力传送线等许多实用工程项目。极光还可以影响到气候,影响生物学过程。当然,极光也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解开的谜。

小题1:试概述极光形成的原理。

小题2:简要分析下面两个语句的语言特色及其作用。

(1)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

(2)好家伙,一下予变成了万花筒啦。

小题3:标题为什么要用“神奇”一词来修饰“极光”?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