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在美洲,数以千百万计的印第安人死于殖民者的屠杀和苦役之中。例如,到17世纪初,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口已经减少了90%,有些地方的印第安人甚至遭到了种族灭绝。在圣多明各岛,土著居民几乎被殖民者屠杀殆尽。抢劫和掠夺更是(早期)欧洲殖民者惯用的手段。
以印度为例,19世纪下半叶,英国每年从印度掠走高达1.5亿英镑的财富;大量的粮食、棉花从印度运往英国,而印度人民却遭受了24次饥荒,平均两年左右一次,总共有2000多万人死亡。
材料二 殖民主义者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将宗主国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乃至意识形态移植到殖民地,其目的是为了或取最大利益。在先进与落后的较量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明显优势,最终使后者的经济结构受到结构性破坏,并为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并指出各自的评价标准。(4分)
(2)结合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有关史实,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述。(8分)
(1)材料一的观点: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标准:道德情感标准。材料二的观点:殖民主义客观上向殖民地传播了先进文明,推动殖民地的社会进步(近现代化进程)。标准:生产力标准。(4分)
(2)角度一:肯定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角度二:否定殖民主义的作用:发动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掠夺中国的财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角度三:一分为二的看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作用。(8分,任答其中一种角度均可,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题目分析:
(1)首先根据材料“在美洲,数以千百万计的印第安人死于殖民者的屠杀和苦役之中...大量的粮食、棉花从印度运往英国,而印度人民却遭受了24次饥荒,平均两年左右一次,总共有2000多万人死亡...在先进与落后的较量中...并为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即可说明观点的不同点,并指出各自的评价标准。
(2)建议学生做这一类题型首先应该把观点概括准确。然后找到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观点来写。注意史论结合。比如:否定殖民主义的作用:发动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掠夺中国的财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