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元·高明《琵琶记》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为牢笼、圈套)中矣。”
——摘自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材料三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 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有关?(2分)该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该选官制度中常设的考试科目有哪些?(2分)当时人们普遍推重什么科的考试?(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选官制度有何积极影响?(1分)
(1)科举制(2分);隋朝(2分)
(2)进士和明经(2分);进士(1分)
(3)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或者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或者拓展了中央 * * 的社会基础或者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或者用材料三中的内容即为平民提供做宰相、公卿和参政的机会或者促进政治上的社会对流(言之有理即可给1分)。
题目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的准确记忆,依据材料中“勤学、文章、读书人”可判断出材料赞颂的是科举制,其创立于隋朝。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在贞观时,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唐朝的进士科最受重视。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影响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和知识分子,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