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根据下列要求用恰当的数字和符号表示:①3个水分子______;②2个氢原子______;③4个亚铁离子______;④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______;⑤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⑦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答案

①3个水分子:水分子是氢氧原子按照1:2构成的.故答案为3H2O;

②2个氢原子:氢原子就是用元素符号表示,2个就在前面加个2,.故答案为2H;

③4个亚铁离子:亚铁离子是+2价的,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在右上方标注,数字在前,正号在后,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4.故答案为 4Fe2+

④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标注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首先要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之后在铝元素的正上方标注化合价,在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答案为

+3
Al
2O3

⑤2个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所以在右上方标注所带电荷数以及电性.故答案为 2SO42-

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故答案为:O2

⑦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化学式为Al2O3.故答案为Al2O3

多项选择题
综合题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体现在地缘政治不断有热点凸显,有的媒体甚至以“新一轮冷战”来形容当前的国际关系。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一战后美苏冷战的重新关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冷战爆发以来,国际学术界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持续不断先后出现了“正统派”、“修正派”和“后修正派”等三个学派。“正统派”在40~50年代占据主流。他们认为,苏联寻求世界霸权是导致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修正派”在60年代成为主流。他们认为,冷战的爆发应该由美国负责。资本主义的经济需要一个世界体系,而美国的决策者们担心.苏联和其周围的 * * 党国家会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隔绝,因此对苏联发动了冷战。“后修正派”于70年代兴起。他们认为,美苏两国的实用主义政策,以及双方的一系列决策错误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重要原因,双方对冷战的爆发都负有责任。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把研究的视野扩大到了欧洲和亚洲,探讨了英国、中国和朝鲜等国家在冷战中的作用。 

——徐蓝《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进入7 0年代以后,冷战史研究的大环境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美苏两大国之间“缓和”体制的逐步建立,又抽去了国际关系中冲突性因素的紧迫性。随着国际政治对抗中“常规化”趋势的出现,冷战中意识形态对峙的因素也进一步淡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后修正派”开始崛起。……进入90年代以后,苏联及其集团的瓦解又为学者们在不同程度上打开了接触利用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档案资料的大门。与此同时,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案资料(尤其是与冷战走向结束的进程有关的资料)也进一步开放。

——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的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

材料三 一些当时发生时看似严重的事件,在之后反观时经常被证明为无足轻重;而另一方面,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事件的后果得以充分展示,从而这种变化反而会变得举足轻重。

——(英)理查德·克罗卡特《50年战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际学术界对冷战起源基本观点的变化。(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70年代起学术界对冷战责任认定变化的原因。(8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50年代国际关系中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论证材料三中所提到的“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会变得举足轻重”。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研究国际关系史时应注意怎样的原则?(7分)